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暨“新质生产力和大城市郊区高质量发展”学术沙龙在省级社科之家林下书院举办-尊龙凯时app

尊龙凯时app

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暨“新质生产力和大城市郊区高质量发展”学术沙龙在省级社科之家林下书院举办

发布时间:2024-05-24

|

来源:余杭区社科联

浏览:

5月12日下午,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暨“新质生产力和大城市郊区高质量发展”学术沙龙在省级社科之家—林下书院举办。活动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杭州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余杭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基地、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余杭区中泰街道办事处承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专家学者一行首先来到中国竹笛第一村——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参观竹笛主题馆、竹笛工坊,深入了解紫荆村竹笛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及竹笛的传承故事和制作工艺,通过非遗手作人的详细介绍,对竹笛工艺背后的传统工艺以及产业链有了更生动立体的体会与感受。随后,专家学者一行参观了闲林老街改造规划展示馆和丁丙慈善基地、林下书院等,对闲林老街的人文历史、改造规划和丁丙慈善基地的公益慈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在学术沙龙中,专家学者们围绕“新质生产力和大城市郊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对大都市郊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农文旅融合型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杭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余杭区美丽庭院建设的社会成效、余杭区社科研究赋能城市更新的案例等做了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杭州郊区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跑示范意义。杭州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城市在农村产业发展、社区治理、乡风文明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可以为后发地区提供一定启示。下一步要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寻找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村庄开发经营中更多保护农户利益。与会专家高度肯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的百村(社)调查活动,并建议调查应该坚持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让农民成为叙述主体,以他们的视角看待当前的政策下乡与资本下乡。这也恰是社科研究有力量的地方。

另外,有专家还指出,要在历史街区活化利用中注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做到有形式有内容。

市社科联杨毅巡视员作总结讲话,感谢与会专家特别是省外专家对杭州社科工作的具体指导和支持帮助,愿意提供更多开放平台,为大家调查杭州研究杭州创造更多机会和资源。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全省社科联组织和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要求,杭州市百村(社)调查坚持实地调研与现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学问,立足农村,了解农村,让社科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余杭区社科联 供稿)

网站地图